五代人接力播绿 四十载山河焕新 兰州推进“三北”工程守护黄河安澜
五代人接力播绿 四十载山河焕新 兰州推进“三北”工程守护黄河安澜
五代人接力播绿 四十载山河焕新 兰州推进“三北”工程守护黄河安澜五代人接力播绿 四十(sìshí)载山河焕新
兰州推进“三北”工程守护黄河(huánghé)安澜
修建在(zài)南北两山的小游园
兰州,这座(zhèzuò)黄河(huánghé)穿城而过的(de)城市(chéngshì),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全域融入“三北”工程。自毅然扛起黄河流域上游水土保持与生态(shēngtài)修复的重任以来,已成为黄河“几字弯”生态保护的关键力量。1978年“三北”防护林工程启动后,兰州以坚毅拓荒者之姿率先响应,踏上波澜壮阔的绿色(lǜsè)征程,在打(dǎ)好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中精心耕耘、播撒希望,用行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,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五代接力:贡井林场的(de)“陇上塞罕坝”传奇
经高速、国道,沿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,便到(dào)了(le)榆中县北部山区,这儿有一座建设在黄土高坡上的林场——贡井林场。
兰州地处黄土高原、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(nèiménggǔgāoyuán)交会处,地形地貌复杂、沟壑交错,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极为脆弱。“荒山秃岭和尚头,林草奇缺水如油。”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榆中(yúzhōng)北山便是这般光景。
火彦君现任贡井林场(línchǎng)场长(chǎngzhǎng),2003年,他告别军旅生涯来到贡井林场,成为第四批职工。初到这里时,满山荒芜令他震撼,也让这位退役军人立下(lìxià)“让荒山重披绿装”的誓言。
为改善生态,火彦君和林场人传承创新:第一代造林人多用裸根苗植乔木(qiáomù);第二代尝试乔灌混交。如今(rújīn)林区乔灌比(bǐ)例达1比1,既丰富植被多样性,又降低病虫害风险、提高成活率。
“三季造林(zàolín)、抢墒造林”是林场人植树的(de)独特法宝。每年解冻(jiědòng)之后,火彦君和(hé)同事们开始忙碌起来,在山坡上挖出一个个鱼鳞坑(yúlínkēng)。这些长1.2米、宽0.7米、深0.3米,坑面倾斜30度的反坡鱼鳞坑,每个大约能装100斤水。待夏季雨水到来,便争分夺秒地(dì)种植树苗。“天气预报是集结号,下雨便是冲锋号。”火彦君笑着说,在这片缺水的土地上,留住水、用好水,是北山变绿的关键。
党的(de)十八(shíbā)大以来,生态文明建设加速(jiāsù)推进。以火彦君为(wèi)代表的第四代造林人,整合“三北”工程、退耕还林等项目,推行“宜封则封、宜造则造、宜改则改”的差异化策略,创新林草复合生态模式(móshì),构建乔木—灌木—草本立体群落,实现物种共生互补,工程造林成活率稳定超过80%。
65年来,五批林场人陆续入山,3万多亩荒山渐被绿荫覆盖,全县10万多亩黄土山添新绿。如今(rújīn)管护面积达13.86万亩,林木覆盖率26.93%,周边20公里区域(qūyù)年平均降水量较建场时增加(zēngjiā)40毫米,小气候明显改善(míngxiǎngǎishàn)。
生态复苏吸引野生动物(yěshēngdòngwù)回归,岩羊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不足10只增至1000多只,金钱豹、马麝等(děng)国家保护动物重现,中国特有种华北驼绒藜小群落在此生长(shēngzhǎng),生物链逐步完整。
如今的贡井林场,已成为榆中县最大的人工(réngōng)生态(shēngtài)绿地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示范典型,被誉为“陇上塞罕坝”。
这一蜕变仅(jǐn)是兰州“三北(sānběi)”工程的缩影。1978年至2020年,兰州市(lánzhōushì)依托“三北”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214.95万亩,减少黄河泥沙输入1371万吨;林地(líndì)总面积达219.72万亩,森林覆盖率8.35%。
目前(mùqián),兰州(lánzhōu)已建成以贡井林场为代表的半干旱造林(zàolín)生态修复区、以南北(nánběi)两山为代表的灌溉(guàngài)造林生态修复区,全市生态治理步伐加快,地质灾害减少,黄河兰州段及其支流多年未发生重特大洪灾,有力保障了生态安全。这些成绩,既是兰州人民奋斗的心血结晶,也彰显了“三北”工程改善生态的显著成效。
省市(shěngshì)联动:南北两山绿化再启新篇
南北两山绿化是兰州乃至全省的(de)生态示范工程。新中国成立前,民间曾流传“皋兰山上一棵树(yīkēshù),白塔山上七棵树”的说法。自1956年起,兰州每年组织干部群众(gànbùqúnzhòng)背冰上山植树,开启数十年绿化历程。
进入新时代,兰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(wénmíng)思想为指引,科学(kēxué)推进大规模国土(guótǔ)绿化。目前,累计造林绿化62万亩,成活各类树木1.6亿株;年(nián)涵养水源1431万立方米,固碳107万吨,固土29万吨,滞尘58万吨,减少河道泥沙淤积56万立方米。
甘肃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兰州南北两山绿化。今年3月,省市(shì)单位包片支持兰州两山绿化启动会召开,省、市121家单位响应,奔赴山梁沟(gōu)峁开展植树造林,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“几字弯(wān)”治理(zhìlǐ)提供实践样本。
省(shěng)委办公厅、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(děng)省级单位率先垂范,省委政法委、省林草局等组织干部职工义务植树。省级组建林业专家技术(jìshù)指导组,市级成立技术服务组,市、县(区)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保障绿化(lǜhuà)质量。
4月3日,市水务局组织90名党员干部在兰州市中(zhōng)通道(tōngdào)沿线(yánxiàn)义务植树,当天完成300穴鱼鳞坑开挖和300余株柠条栽植(zāizhí);4月27日,市林草局系统300余人在机场高速公路沿线栽植5000余株刺柏、云杉……
截至5月30日,121家省市(shěngshì)包片单位(dānwèi)全部(quánbù)认领任务(rènwù):58家省级单位中(zhōng)(zhōng),27家组织(zǔzhī)施工队伍进场(jìnchǎng),52家组织6440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,完成新造林2182.6亩、退化林分修复2579.5亩、水利维修3129.6亩,栽植(zāizhí)苗木17.71万株;63家市级单位中,31家在机场高速生态廊道进场施工,45家组织4709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,完成新造林532亩、退化林分修复2556亩、水利维修1034.75亩,栽植苗木8.39万株;中通道沿线15家单位完成造林整地6887亩,开挖鱼鳞坑47.2万穴,栽植苗木36.2万株。
省市联动包片绿化两山,为兰州增添(zēngtiān)生态底色,彰显各级单位(dānwèi)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决心。
如今,一片片新绿在南北两山延展,汇聚成势,为兰州生态(shēngtài)画卷增色添彩(zēngsètiāncǎi)。
规划引领:“三北”六期擘画绿色(lǜsè)未来
目前,兰州全域纳入“三北”工程黄河“几字(jǐzì)弯”攻坚战范围(fànwéi),其中永登、皋兰、榆中三县为核心攻坚区,城关(chéngguān)、七里河、西固、红古、安宁五区为协同推进区。
在“三北”工程六期推进中,兰州按照“五河五路、四屏多点”布局(“五河”指(zhǐ)湟水河、大通河、庄浪河、蔡河(càihé)、宛川河;“五路”指机场高速、中通道、京藏(jīngcáng)高速、312国道、G30高速;“四屏”指永登中西部、皋兰中北部、榆中北部、安宁北部),谋划(móuhuà)了476.1万亩建设(jiànshè)任务(新建287.95万亩,巩固成果(chéngguǒ)188.15万亩)。
“展望未来,兰州‘三北’防护林工程前景一片光明,充满无限希望。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(de)(de)重视(zhòngshì)程度不断提升,以及对‘三北’工程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,我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这一宏伟(hóngwěi)规划的实施,必将为兰州的生态环境带来更为显著、更为深刻的改善。”市林草局党组书记(dǎngzǔshūjì)、局长严振德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。
截至目前,兰州已完成“三北”工程(gōngchéng)六期第一阶段申报入库,在建项目3个,总投资7.02亿元,总规模(guīmó)122.04万亩;启动申报第二阶段(2027—2030年(nián))任务,力争将(jiāng)项目打造成优质工程,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(hé)高质量发展战略,建设北疆绿色长城和西部生态安全屏障。
“坚定不移地推进(tuījìn)‘三北’工程建设,以更高的标准、更严的要求、更实的举措,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。”严振德(yánzhèndé)对记者说,2025年,我市(wǒshì)计划完成林草生态修复43.62万亩,通过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,精心打造一批生态建设示范样板(yàngbǎn),为全国的生态建设提供可借鉴、可推广的宝贵经验。从更为长远的规划来看(láikàn),至2030年,我市谋划的“三北”工程六期建设任务将达476.1万亩,预计可提高森林覆盖率7.6个(gè)百分点,力争在(zài)2030年末达到(dádào)15%以上。
站在(zài)兰州北山九州台森林公园观景台,目之所及难觅黄沙踪迹。兰州用数十年证明,在生态脆弱的(de)西部,发展(fāzhǎn)与保护并非零和博弈。这条蜿蜒的绿色长城(chángchéng),正成为中国西部生态治理的鲜活范本,诠释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时代命题。
未来,这座黄河之城将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,以“黄河之滨也很美(měi)”的担当,打好“几字弯”攻坚战,续写黄土高原绿色传奇,让山川更葱茏(cōnglóng)、黄河之滨更美丽(měilì)宜居,为建设美丽甘肃贡献力量。
兰州日报社(rìbàoshè)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文/图
五代人接力播绿 四十(sìshí)载山河焕新
兰州推进“三北”工程守护黄河(huánghé)安澜
修建在(zài)南北两山的小游园
兰州,这座(zhèzuò)黄河(huánghé)穿城而过的(de)城市(chéngshì),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全域融入“三北”工程。自毅然扛起黄河流域上游水土保持与生态(shēngtài)修复的重任以来,已成为黄河“几字弯”生态保护的关键力量。1978年“三北”防护林工程启动后,兰州以坚毅拓荒者之姿率先响应,踏上波澜壮阔的绿色(lǜsè)征程,在打(dǎ)好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中精心耕耘、播撒希望,用行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,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五代接力:贡井林场的(de)“陇上塞罕坝”传奇
经高速、国道,沿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,便到(dào)了(le)榆中县北部山区,这儿有一座建设在黄土高坡上的林场——贡井林场。
兰州地处黄土高原、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(nèiménggǔgāoyuán)交会处,地形地貌复杂、沟壑交错,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极为脆弱。“荒山秃岭和尚头,林草奇缺水如油。”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榆中(yúzhōng)北山便是这般光景。
火彦君现任贡井林场(línchǎng)场长(chǎngzhǎng),2003年,他告别军旅生涯来到贡井林场,成为第四批职工。初到这里时,满山荒芜令他震撼,也让这位退役军人立下(lìxià)“让荒山重披绿装”的誓言。
为改善生态,火彦君和林场人传承创新:第一代造林人多用裸根苗植乔木(qiáomù);第二代尝试乔灌混交。如今(rújīn)林区乔灌比(bǐ)例达1比1,既丰富植被多样性,又降低病虫害风险、提高成活率。
“三季造林(zàolín)、抢墒造林”是林场人植树的(de)独特法宝。每年解冻(jiědòng)之后,火彦君和(hé)同事们开始忙碌起来,在山坡上挖出一个个鱼鳞坑(yúlínkēng)。这些长1.2米、宽0.7米、深0.3米,坑面倾斜30度的反坡鱼鳞坑,每个大约能装100斤水。待夏季雨水到来,便争分夺秒地(dì)种植树苗。“天气预报是集结号,下雨便是冲锋号。”火彦君笑着说,在这片缺水的土地上,留住水、用好水,是北山变绿的关键。
党的(de)十八(shíbā)大以来,生态文明建设加速(jiāsù)推进。以火彦君为(wèi)代表的第四代造林人,整合“三北”工程、退耕还林等项目,推行“宜封则封、宜造则造、宜改则改”的差异化策略,创新林草复合生态模式(móshì),构建乔木—灌木—草本立体群落,实现物种共生互补,工程造林成活率稳定超过80%。
65年来,五批林场人陆续入山,3万多亩荒山渐被绿荫覆盖,全县10万多亩黄土山添新绿。如今(rújīn)管护面积达13.86万亩,林木覆盖率26.93%,周边20公里区域(qūyù)年平均降水量较建场时增加(zēngjiā)40毫米,小气候明显改善(míngxiǎngǎishàn)。
生态复苏吸引野生动物(yěshēngdòngwù)回归,岩羊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不足10只增至1000多只,金钱豹、马麝等(děng)国家保护动物重现,中国特有种华北驼绒藜小群落在此生长(shēngzhǎng),生物链逐步完整。
如今的贡井林场,已成为榆中县最大的人工(réngōng)生态(shēngtài)绿地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示范典型,被誉为“陇上塞罕坝”。
这一蜕变仅(jǐn)是兰州“三北(sānběi)”工程的缩影。1978年至2020年,兰州市(lánzhōushì)依托“三北”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214.95万亩,减少黄河泥沙输入1371万吨;林地(líndì)总面积达219.72万亩,森林覆盖率8.35%。
目前(mùqián),兰州(lánzhōu)已建成以贡井林场为代表的半干旱造林(zàolín)生态修复区、以南北(nánběi)两山为代表的灌溉(guàngài)造林生态修复区,全市生态治理步伐加快,地质灾害减少,黄河兰州段及其支流多年未发生重特大洪灾,有力保障了生态安全。这些成绩,既是兰州人民奋斗的心血结晶,也彰显了“三北”工程改善生态的显著成效。
省市(shěngshì)联动:南北两山绿化再启新篇
南北两山绿化是兰州乃至全省的(de)生态示范工程。新中国成立前,民间曾流传“皋兰山上一棵树(yīkēshù),白塔山上七棵树”的说法。自1956年起,兰州每年组织干部群众(gànbùqúnzhòng)背冰上山植树,开启数十年绿化历程。
进入新时代,兰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(wénmíng)思想为指引,科学(kēxué)推进大规模国土(guótǔ)绿化。目前,累计造林绿化62万亩,成活各类树木1.6亿株;年(nián)涵养水源1431万立方米,固碳107万吨,固土29万吨,滞尘58万吨,减少河道泥沙淤积56万立方米。
甘肃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兰州南北两山绿化。今年3月,省市(shì)单位包片支持兰州两山绿化启动会召开,省、市121家单位响应,奔赴山梁沟(gōu)峁开展植树造林,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“几字弯(wān)”治理(zhìlǐ)提供实践样本。
省(shěng)委办公厅、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(děng)省级单位率先垂范,省委政法委、省林草局等组织干部职工义务植树。省级组建林业专家技术(jìshù)指导组,市级成立技术服务组,市、县(区)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保障绿化(lǜhuà)质量。
4月3日,市水务局组织90名党员干部在兰州市中(zhōng)通道(tōngdào)沿线(yánxiàn)义务植树,当天完成300穴鱼鳞坑开挖和300余株柠条栽植(zāizhí);4月27日,市林草局系统300余人在机场高速公路沿线栽植5000余株刺柏、云杉……
截至5月30日,121家省市(shěngshì)包片单位(dānwèi)全部(quánbù)认领任务(rènwù):58家省级单位中(zhōng)(zhōng),27家组织(zǔzhī)施工队伍进场(jìnchǎng),52家组织6440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,完成新造林2182.6亩、退化林分修复2579.5亩、水利维修3129.6亩,栽植(zāizhí)苗木17.71万株;63家市级单位中,31家在机场高速生态廊道进场施工,45家组织4709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,完成新造林532亩、退化林分修复2556亩、水利维修1034.75亩,栽植苗木8.39万株;中通道沿线15家单位完成造林整地6887亩,开挖鱼鳞坑47.2万穴,栽植苗木36.2万株。
省市联动包片绿化两山,为兰州增添(zēngtiān)生态底色,彰显各级单位(dānwèi)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决心。
如今,一片片新绿在南北两山延展,汇聚成势,为兰州生态(shēngtài)画卷增色添彩(zēngsètiāncǎi)。
规划引领:“三北”六期擘画绿色(lǜsè)未来
目前,兰州全域纳入“三北”工程黄河“几字(jǐzì)弯”攻坚战范围(fànwéi),其中永登、皋兰、榆中三县为核心攻坚区,城关(chéngguān)、七里河、西固、红古、安宁五区为协同推进区。
在“三北”工程六期推进中,兰州按照“五河五路、四屏多点”布局(“五河”指(zhǐ)湟水河、大通河、庄浪河、蔡河(càihé)、宛川河;“五路”指机场高速、中通道、京藏(jīngcáng)高速、312国道、G30高速;“四屏”指永登中西部、皋兰中北部、榆中北部、安宁北部),谋划(móuhuà)了476.1万亩建设(jiànshè)任务(新建287.95万亩,巩固成果(chéngguǒ)188.15万亩)。
“展望未来,兰州‘三北’防护林工程前景一片光明,充满无限希望。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(de)(de)重视(zhòngshì)程度不断提升,以及对‘三北’工程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,我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这一宏伟(hóngwěi)规划的实施,必将为兰州的生态环境带来更为显著、更为深刻的改善。”市林草局党组书记(dǎngzǔshūjì)、局长严振德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。
截至目前,兰州已完成“三北”工程(gōngchéng)六期第一阶段申报入库,在建项目3个,总投资7.02亿元,总规模(guīmó)122.04万亩;启动申报第二阶段(2027—2030年(nián))任务,力争将(jiāng)项目打造成优质工程,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(hé)高质量发展战略,建设北疆绿色长城和西部生态安全屏障。
“坚定不移地推进(tuījìn)‘三北’工程建设,以更高的标准、更严的要求、更实的举措,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。”严振德(yánzhèndé)对记者说,2025年,我市(wǒshì)计划完成林草生态修复43.62万亩,通过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,精心打造一批生态建设示范样板(yàngbǎn),为全国的生态建设提供可借鉴、可推广的宝贵经验。从更为长远的规划来看(láikàn),至2030年,我市谋划的“三北”工程六期建设任务将达476.1万亩,预计可提高森林覆盖率7.6个(gè)百分点,力争在(zài)2030年末达到(dádào)15%以上。
站在(zài)兰州北山九州台森林公园观景台,目之所及难觅黄沙踪迹。兰州用数十年证明,在生态脆弱的(de)西部,发展(fāzhǎn)与保护并非零和博弈。这条蜿蜒的绿色长城(chángchéng),正成为中国西部生态治理的鲜活范本,诠释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时代命题。
未来,这座黄河之城将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,以“黄河之滨也很美(měi)”的担当,打好“几字弯”攻坚战,续写黄土高原绿色传奇,让山川更葱茏(cōnglóng)、黄河之滨更美丽(měilì)宜居,为建设美丽甘肃贡献力量。
兰州日报社(rìbàoshè)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文/图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