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三亚水蛟村探索“农田+”耕地复合利用模式,开发农旅融合项目

体育正文 199 0

三亚水蛟村探索“农田+”耕地复合利用模式,开发农旅融合项目

三亚水蛟村探索“农田+”耕地复合利用模式,开发农旅融合项目

海南日报(hǎinánrìbào)三亚5月(yuè)26日电(海南日报全媒体(méitǐ)记者孙慧 通讯员苏军 尹建军)“走,到彩虹桥散步(sànbù)去!”“去彩虹桥上拍个照!”5月25日晚,夜幕降临,三亚市天涯区水蛟村(jiāocūn)田洋上的彩虹桥灯光亮起,微风拂过(fúguò)青苗,蛙鸣此起彼伏。村民、游客行走桥上,感受着乡村夜晚的宁静美好。以彩虹桥为元素,“给水蛟村的蓝天和田野写一封情书”“在水蛟村看见银河星空(xīngkōng)”等网友留言也出现在小红书、抖音、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。

夜幕下(xià)的三亚水蛟村彩虹桥。省资规厅供图

如何想到在田野上架起一座(yīzuò)彩虹桥,营造出一处村民、游客爱打卡的“摄影棚”?这背后有故事(gùshì)。

坐落在凤凰机场附近的水蛟村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小村庄。村庄有温泉(wēnquán),有溪流,还有(háiyǒu)隐藏于山中的德田水库,民风淳朴,是当地(dāngdì)有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。

近年来,水蛟村将先天优势积极转化为后发动能,整合闲置农田、宅基地、农户农房等(děng)资源,与企业、合作社(hézuòshè)合作发展产业,壮大(zhuàngdà)集体经济。同时,在村庄规划引领下,水蛟村逐步形成了农事体验、民宿(mínsù)体验、科教体验、户外体验、康养体验五大板块文旅融合产业。

水蛟村村口的500多亩田洋是极好(jíhǎo)的生态景观资源,游客驱车而过总是会被这(zhè)大片绿意盎然的田野吸引。为提高农田的设施利用率,给村民和(hé)游客提供更多休憩场所和更好(gènghǎo)的生态景观体验,水蛟村在保护好农田、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,尝试建设农旅休闲观光项目,利用灌溉水渠打造(dǎzào)彩虹桥。

“这座彩虹桥全长820米,宽2米,架空(jiàkōng)高2米,是钢架结构,桥的主体结构刷了不同的鲜艳颜色,一到夜晚(yèwǎn)灯光(dēngguāng)亮起来(qǐlái),就特别美丽。”水蛟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董国效说,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村民、游客来这里散步游玩。

水蛟村农田上搭建彩虹桥,这是我省探索“农田+”耕地复合(fùhé)利用模式的案例(ànlì)之一。2024年10月,海南省(hǎinánshěng)印发出台《加强农村(nóngcūn)产业发展用地用海要素保障促进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若干措施》),提出在严格保护(bǎohù)耕地前提下,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、生态(shēngtài)、景观等多功能作用,鼓励探索“农田+”耕地复合利用模式。挖掘利用乡村自然文化资产,开展休闲(xiūxián)农业、乡村旅游、农业教育、农业科普、农事体验等活动,拓展土地(tǔdì)使用功能,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。

“《若干措施》出台,有力(yǒulì)支持我们深度挖掘乡村(cūn)资源,将现代农业与文旅融合(rónghé),因地制宜发展好第三产业,增加(zēngjiā)村民收入。”董国效说,如今水蛟村形成“种植+养殖+加工+旅游”等多元化产业模式,建成“水蛟小院”“棕榈生态农庄”“漫时间(shíjiān)咖啡”“庞驿小院”等10多个产业项目,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回村创业,齐心协力将水蛟村打造成文明村、致富(zhìfù)村。

三亚水蛟村探索“农田+”耕地复合利用模式,开发农旅融合项目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