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90后”北京小伙,6年时间从故纸堆找回北京有轨电车

体育正文 26 0

“90后”北京小伙,6年时间从故纸堆找回北京有轨电车

“90后”北京小伙,6年时间从故纸堆找回北京有轨电车

如同很多近代城市的基础设施一样,北京(běijīng)有轨电车在北京近现代的城市发展中往往(wǎngwǎng)给人一种背景板的感觉。当人们谈论起北京近现代的社会与文化时,它便会在某个段落里作为舞台所需(xū)的一部分忽然(hūrán)冒出头来,坚实地衬托出被谈论的真正主角(zhǔjué),使话题能够继续推进下去,而自己(zìjǐ)则在此之后又迅速溶解回环境的底色之中。一边让人难以寻觅它的身影,另一边又让人觉得似乎在哪里都瞥见过它。

可只要一个事物有所(yǒusuǒ)存续(cúnxù),岁月便会在它的身上积累与栖息,于是历史就(jiù)这样出现了。这个过程水到渠成,不因事物的“属性”不同而有所偏颇。

既然如此,在1924年至1966年的42年间,北京有轨电车也(yě)必然形成(xíngchéng)了属于(shǔyú)自己的历史。于是,90后北京小伙子郭维决定去了解它的。

北京有轨电车在整个运营经历中,并没有详尽的(de)记录。除了有幸得以保存的原始档案,这些历史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其他主题(zhǔtí)的文献所捎带承载的。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北京有轨电车历史的碎片化和隐形化。加之这些文献的侧重点往往在人文历史方面,因此对于北京有轨电车技术资料的整理,便要在这种本(běn)就不算有利的境况下,再(zài)增加一重(yīzhòng)甚至(shènzhì)几重关隘了。

更棘手(jíshǒu)的是(shì),如果想要详细讨论北京有轨电车,工程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回避。技术史是北京有轨电车历史的拱心石,由它的粗糙所引发的歪斜,在(zài)郭维看来是许多涉及北京近代城市交通(chéngshìjiāotōng)的文章读起来有所缺憾的根源。

于是(yúshì),郭维决定从技术史角度推进,此后更走上了专攻北京有轨电车(yǒuguǐdiànchē)的车型演变与技术发展的道路。

这段游历故纸堆的桌面旅途既没有(méiyǒu)跌宕起伏,也没有热情澎湃,只有贯穿始终的平静和漫长(màncháng),间或一点小小的幸运。

郭维说,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,也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捷径和(hé)妙策可循。在动辄三四百页的书里只取几句话的事已经很(hěn)平常,逐个看完三万多张老照片(lǎozhàopiān)只为了其中的一百零五张这种事也不是没有过。

至今他仍记得,在国家图书馆某间阅览室窗外看到(kàndào)的(de)迷蒙(míméng)烟雨,或者某个除夕下午,北京档案馆书桌上洒落的一缕慵懒的斜阳。那时四下一片静谧,他暂时停下笔,一个人坐在窗边(chuāngbiān)。一排排厚重的书架如同在世间一切历史发端的刹那便(biàn)沉默地伫立在那里,周围的空间也因此延伸得极其高远。

书中整理的这些北京有轨电车的运营经过距今已有不短的时间,其间因果交织,往来辗转,一些历史记载与技术资料终究不可避免地流散消失(xiāoshī)。如今纵使再想捡拾也实在(shízài)没有什么办法,只能尽力寻找周边线索(xiànsuǒ),谨慎推演,以此来多少弥补(míbǔ)一些。加之能力水平有限,虽然(suīrán)已经尽力查证相关史实与技术细节,填补(tiánbǔ)疏漏,但字里行间依旧难免挂一漏万,残留不妥之处。

他说,因自己非历史相关专业出身,一些(yīxiē)事项也因为情形所限,无法明说个中缘由。凡此种种,遂不敢以“史”自诩,仅称之为“备忘(bèiwàng)”。只希望他日真正编纂相关史料时,能以(néngyǐ)这本书的微薄之力协助扫去些许障碍(zhàngài),也就不枉这一番周折了。

1927年,100型(xíng)机车。

1931-1937年,左200型拖车(tuōchē),右100型机车。

1920年代,100型机车(jīchē)。

1949年后(hòu)的500型机车。

书名:《北京有轨电车型式备忘(bèiwàng)》

出版社(chūbǎnshè):中国商务出版社

本书以1924年至1966年北京有轨电车(yǒuguǐdiànchē)使用的技术装备为主要切入点,首先介绍了北京有轨电车的创办过程、运营历史、重要事件、基础设施及建设(jiànshè)情况(qíngkuàng),然后介绍了北京有轨电车的技术情况,特别是各型有轨电车机车(jīchē)和拖车的技术细节、使用经历与后续的处置情况,并给出(gěichū)了其中一些重要车型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典型形态。

本书基于大量的历史档案、中外技术文献及影像资料,从车辆的视角还原了有轨电车这一(zhèyī)北京城市交通史(jiāotōngshǐ)上重要组成部分的风貌。本书适合(shìhé)轨道交通及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者、爱好者阅读。

郭维,男,1996年出生于北京西城,2019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自动化专业。因生长于北京,且长期对轨道交通装备技术(jìshù)的发展史和(hé)全国各地近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史抱有浓厚兴趣,故(gù)从大学开始便(biàn)一直致力于调查与考证(kǎozhèng)北京有轨电车的建设历史及其车辆装备的运用经历。

来源(láiyuán):北京日报旧京图说

“90后”北京小伙,6年时间从故纸堆找回北京有轨电车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